生活中,很多人会说:吃亏是福,职场上也如此。但真的吃亏就是福吗?以下以一个网上的小事故开启吃亏是福的话题,并提示您:职场上并不是吃亏是福,三个技巧教你如何聪明吃亏
这个故事的主角,是一位女医护工作者,她声泪俱下的倾诉自己遇见的不公,事情大概是这样的:
她从名牌大学毕业后,在求职艰难的毕业季,进过一路的筛选,顺利进入一家三甲医院工作,她自以为凭借自己的学识,能在工作岗位上有一番作为,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
因为进入医院要规培,之后才能定科定岗,在她矜矜业业做了几个月后,眼瞅着同期进入的几个人都定岗了,剩下她在内的几个还是无法定岗,就这样又认真工作了一段时间,她等到的是除了她,那几个也被定岗了,而她自己却被调入另一个繁忙的科室继续规培。
虽然她有点迷茫和不满,但还是调整好心态继续努力工作,又过了一阵子,她发现比她迟来医院的几个也定岗了,这下她彻底忍不住了,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工作能力不行?可思来想去,发现自己做的工作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比那几个差,她决定去问问科室主任,得到的回复是科室岗位满员,让她保持信心,再等等。
委屈的她找自己的老师哭诉这件事,老师安慰她说:要懂得吃亏是福……
换做是我,我也会很委屈,很生气,很不解,甚至很迷茫,面对如此不公平的职场环境,只能用吃亏是福来自我安慰吗?
过去很多的故事传说,还有眼下的影视作品中,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剧情:主人公前期忍受了很多不公,坚持到最后,遇见了贵人,得以实现人生目标。
于是很多人总结出了个道理:前期的吃亏,换来了后期的成功,所以吃亏是福。
显然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,后期的成功和前期的吃亏并没有必然联系,实际上大多数的人,就是在吃亏是福的心态下,干着最多的工作,却拿不到相应的酬劳,还被周围人冠以老实人的名号。
实际上,“吃亏是福”这个论断,我是理解不了它的福在哪里?
大家都在说吃亏是福,可实际上你看看谁会愿意吃亏?既然是福,可为什么大家都不想要这种福呢?
在我看来,吃亏就是吃亏了,跟有没有福没必然联系,那很多人为啥会有这样的想法呢?
那是因为没办法占便宜的人,才会说吃亏是福。
试想一下,一个人总是吃亏,那他的福从哪里来?他的福来自于吃亏后的经验总结和技能提升,如果原地踏步,那就陷入一直吃亏的环境中了,而永远不会有什么福。
所以在你吃亏后,别人给你讲吃亏是福的时候,不是说真的就是福分,而是变相的劝你遇事应该多忍耐,这确实是一种人生智慧。
但要明白一点,当你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,选择忍耐的原因,并非是相信什么吃亏是福,不过是权衡利弊后,做出的一种最优选择而已。
你千万不要被这种假象蒙蔽,你要想的是如何从这个亏里总结教训,成长自己,以自身的成长来创造自己的福。
我们常说的人不能在一条路上摔倒两次,就是这个道理。
那些成功的人,他们的人生可能吃过很多亏,但是每次的亏都会不一样,人可以吃很多亏,但每一次亏都吃得有价值,要把亏吃透了,下次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吃亏。
这样的人,也远比那些吃亏不长记性,把吃亏当吃饭的人更容易成功。
那么如何聪明地吃亏?
1.见微显著
在一件小事上疏忽犯错吃到的亏,却可以引申联想地更深更远,这就是以小见大。
从一个细节,学到一个整体,然后用这个整体去规范其他所有的细节。
2.举一反三
你在这个地方吃过的亏,总结的经验教训是不是可以适用于那个地方,这就是举一反三。
吃亏吃得举一反三,代表你把这个亏研究透彻了。
因为你能从表面现象抽离出背后的本质,这是很厉害的一种能力。
3.不吃暗亏
所谓的暗亏,就是你吃亏了,但只有自己知道,别人不知道,甚至别人以为你占便宜了。吃亏要吃的有价值,替老板背了锅,要让老板知道,不然你这个亏可能就白吃了。
生活中,面对吃亏状况,除了自我提升,尽量不要吃暗亏。